close



html模版100歲!“遠東第一遊樂場”上海大世界滿血復活,“好白相”嗎

大世界——“大”字三筆,“世”字六筆,“界”字九筆,三六九,指各類人群皆可在此找到樂子。它是老上海記憶中最鮮活的樂園,歷經百年風霜,濃縮瞭一部活生生的上海現當代史。


大世界——“大”字三筆,“世”字六筆,“界”字九筆,三六九,指各類人群皆可在此找到樂子。它是老上海記憶中最鮮活的樂園,歷經百年風霜,濃縮瞭一部活生生的上海現當代史。

而今,還在原地,上海中心地段,大世界滿血復活。一位參觀者沖著大江東工作室的東妹感慨,“隻要它在那兒,就很好。”

修繕後的大世界,以非遺展示的面貌回到上海人生活中,圖由大世界文化運營有限公司提供

100年前的廣告,世界那麼大,盡收其間矣!

來,讓東妹帶你看一則整整100年前的廣告先——

“本公司擇地英法(租界)交界之愛多亞路即西新橋堍,特建大遊戲場,其內容有花園及屋頂花園、商場、劇場、各種書場、特別大廈、共和廳、美術界、動物院、彈子房、中西餐館、中東名寮、鴛鴦池、金鯉池與大觀樓、四望臺、招鶴、題橋、登雲各亭並旋螺閣諸勝;藝術則有小京班與超等女伶會串京劇,優美社女子文明新劇,日本松旭齋天左男女大魔術團,大發公司訂定特級之最新電光影戲,天津班男女各種雜耍,寧波時調文明書、女說書、蘇州著名評話反彈詞、灘簧、廣東潮州特別焰火;至種種遊戲,則有走線飛船、機器跑馬、升高椅、升高輪、秋千架、各種電光、西洋鏡、哈哈鏡等;並蒙諸大文豪設立文虎社,每晚懸掛燈虎,並有詩鐘征聯文人遊戲,各品射中及揭曉後,以遊券或薄彩車酬,藉助雅興。遊資每位小洋兩角,孩童及仆役減半。晚間二點鐘止。敬告男女諸同胞賁臨遊賞為荷!”

這麼豐富的遊樂項目,小洋兩角,對普通市民也不算壓力,不少人從中午進門,玩到深更半夜才盡興而歸。這整整100年前的《大世界開幕廣告》,還真不是蓋的。世界那麼大,盡收其間矣!?

1917年的大世界,圖由上海黃浦區檔案館提供

一般認為,大世界於1917年7月14日法國國慶日開幕。而當日《申報》刊登《大世界開幕記》報道,稱“於昨日舉行開幕禮”,即7月13日大世界就開幕瞭。細節尚待考證。開幕那天,鼓樂鞭炮聲中,氣球騰空而起,彩色紙屑紛紛飄揚,2萬餘賓客參加瞭慶典,觀看瞭電影、文明戲、京劇以及雜技等。

從黃楚九到黃金榮,從粉菊花到孟小冬,大世界裡軋鬧忙,你方唱罷我登場

大世界創辦人黃楚九,上海灘風雲人物,靠售賣艾羅補腦汁發傢,隨後殺入遊樂產業,辛亥革命後創建新新舞臺、新世界等,生意興隆。1917年,黃楚九另起爐灶,在法租界挨近鬧市區的愛多亞路(今延安東路)、敏體尼蔭路(今西藏南路)口創建大世界,成為其人生的高光時刻。

1917年7 月14日《申報》刊登《大世界開幕記》,圖由上海黃浦區檔案館提供

因倉促上馬,資金不足,初期雖占地較廣,但建築設施都很簡陋。到1927年,開業10年的大世界改造重建。重建後方接近我們熟悉的模樣,占地14700平方米,平面呈L型,三幢四層平頂樓房聯成扇形分佈。中央12根圓柱支撐敞開式塔樓。正門入口為六角形大廳,中央廣場由周圍建築環繞構成露天劇場,天橋蜿蜒連接形似空中走廊。

20世紀20年代末的大世界,圖由上海黃浦區檔案館提供

演出豐富多彩,有戲劇、曲藝、雜技等60餘個項目,不乏大牌名角。露天場地還安裝瞭機器跑馬、高椅旋轉、秋千蕩船等遊藝設施,老少皆宜。

上海黃浦區檔案館研究員景智宇研究大世界頗深,他說,“1919年12月,孟小冬加盟大世界遊樂場的大京班,當時大世界的乾坤劇場藏龍臥虎,李春來、粉菊花、綠牡丹、陳善甫等名角輪番登臺。孟小冬前三天演《群臣宴》《四郎探母》《捉放曹》,年僅12歲,便使乾坤劇場大放異彩,成瞭壓軸甚至大軸,和大牌演員平起平坐。”

早期大世界遊樂場內景,圖由上海黃浦區檔案館提供

1931年,經營日夜銀行、房地產買賣失敗的黃楚九病故,時年59歲。黃楚九的同鄉黃金榮趁火打劫,以70萬元抵押價從債權團盤下大世界。1931年6月1日,榮記大世界開張,宣稱:“自即日起,將銳意經營,增添新穎遊藝數十種,什戲百陳,蔚為大觀。”

辦過難民收容所也促成租界畸型繁榮,解放後執帚掃過地,黃金榮人生沉浮大世界

大世界佇立在上海市中心,這百歲老者將幢幢史影盡收眼底:

黃金榮接手不久,一次政治活動降臨大世界。1931年12月3日上午9時,汪精衛等國民黨改組派100餘人在大世界共和廳召開“四中全會”,選出唐生智、張發奎、王懋功等10名“中央委員”,後被輿論譏諷為“野雞中委”。

1937年8月14日大世界前墜落炸彈後慘狀,圖由上海黃浦區檔案館提供

1937年8月13日,淞滬抗戰拉開帷幕。日軍飛機狂轟濫炸,我軍飛機也向日本艦艇等軍事目標猛烈轟炸。戰爭爆發第二天,8月14日下午,大世界十字路口墜落兩顆炸彈,傷亡數百人,震驚中外,史稱“大世界墜彈慘案”。

景智宇描述,“正值交通繁忙時段,十字路口車水馬龍,不料飛來橫禍……10餘輛公共汽車、私人汽車被炸,血肉橫飛,傷亡400餘人,包括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所辦時兆報館的90名印刷工人。慈救人員把完整的死屍安放至跑馬廳路(今武勝路),排瞭整整6列,破碎的屍體則裝瞭二十幾卡車。”

日軍燒殺掠搶,為避戰火,難民扶老攜幼湧入公共租界和法租界,露宿街頭。工商界名流虞洽卿等人與黃金榮商議,決定在大世界成立“難民救濟委員會”。黃金榮將大世界停業收容難民,籌集糧食、衣被,在露天處砌起兩座大灶,上下午兩次施發白粥。大世界內共收容難民1萬餘名。

?

大世公寓廁所除臭界裡住滿瞭難民,圖由上海黃浦區檔案館提供

隨著日軍向內地進軍,租界內難民逐漸遣送原籍,難民收容所重回娛樂歡場。那時,四周被日軍占領,租界內卻畸形繁榮,孤島時期,“大世界”比黃楚九經營時還紅火。

大世界(1948年),圖由上海黃浦區檔案館提供

1949年4月,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,逼近上海。經中共上海地下黨做工作,黃金榮留瞭下來。1951年5月7日,他以《自述悔過書》表示“願向人民坦白悔過”。在“勞動光榮,不勞動恥辱”的氛圍中,1951年冬天某日,83歲的黃金榮來到大世界底層掃地。市民目睹感嘆,“世道真的變瞭”。

1951年黃金榮在大世界底層掃地,圖由上海黃浦區檔案館提供

1954年7月2日,上海市文化局接管瞭大世界,大世界的歷史從此掀開瞭新的一頁。

“不到大世界,枉來大上海”——12面哈哈鏡照瞭一百年,大世界還能重現熱度嗎?

十裡浴室管道間異味洋場,大世界曾有“遠東第一遊樂場”之譽。

大世界的經營模式,其實與迪士尼極為相似——實行一票制,內設許多小型戲臺,輪番表演戲曲、曲藝、歌舞和遊藝雜耍,中有露天空中環遊飛船,設有電影院、商場、小吃攤和中西餐館,進場後可自由選擇遊樂項目玩一整天。

當年,大洋消除浴室異味彼岸的“米老鼠”初初誕生,大世界已運營將近十年瞭。

20世紀50年代大世界中央露天劇場,圖由上海黃浦區檔案館提供

“不到大世界,枉來大上海”,曾是許多老上海人和外地人的一句口頭禪。1954年,大世界收歸國有。1955年5月1日,改名“上海人民遊樂場”。但不管還上海人還是外地人、甚至老外來瞭,仍嚷著要“白相大世界”。1958年1月,“大世界”的名字又改瞭回來。

20世紀50年人民遊樂場,圖由上海黃浦區檔案館提供

1966年8月23日紅衛兵和大世界職工摘掉“大世界”招牌,後掛“東方紅劇場”招牌,實際未對外營業,而作為外貿倉庫使用。

1966年8月23日摘掉大世界招牌,圖由上海黃浦區檔案館提供

1974年10月1日,大世界更名“上海市青年宮”開放。1987年1月25日,又恢復原名和遊樂園功能。2003年“非典”時期,大世界閉門謝客。2017年,大世界重開,正值建成100周年。

大世界宣傳畫,圖片來自網絡

大世界重開,勾起不少上海人懷舊情緒。有人回憶,“曾經我們去大世界都講‘白相’大世界,要激動得一個晚上睡不著覺的。進門先照個哈哈鏡……”

當年的“大世界”,引進碰碰車,音樂茶座、迪斯科舞廳,還搞起“大世界吉尼斯記錄”。特別是12面哈哈鏡幾乎成為鎮場之寶。這12面黃楚九從摩納哥運來的哈哈鏡,從大世界開業起就一直都在,足有百歲高齡。到今天,修繕一新的大世界一進門,依舊是這12面承載過無數歡笑的哈哈鏡。

大世界哈哈鏡(1962年),圖由上海黃浦區檔案館提供

修繕一新的大世界,以“非物質文化遺產”與“民俗、民族、民間”文化為主題,定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,成為坐落在上海市中心唯一推廣傳統文化的地標。

2017年的大世界,圖由大世界文化運營有限公司提供

大世界的修復,由文保專傢共同參與,保持瞭歷史原貌。四層樓面設置瞭劇場、茶館、展廳、書院、美食廳、傳習廳等,非遺的技藝、作品、民俗、文化、表演和美食,均衡分佈,常更常新。未來的大世界將結合當下生活,開設非遺展覽、非遺表演、非遺傳習、數字非遺、非遺美食五大功能業態。

和早年“小洋兩角”相比,如今60元的門票還是讓一些有意懷舊的市民斟酌性價比瞭。

“感覺大世界不是以前那個大世界瞭,娛樂性較弱,定位非遺、文化傳承,算公益意思,門票就貴瞭。眼下娛樂的東西過多,確實沒必要爭奪這個市場。何況大世界對上海人來說,更多的是一個城市的記憶,一種情懷。”參觀者張女士有點糾結。

(本文轉自:人民日報 ?編輯郵箱:shguancha@sina.com)題圖攝影:蔣迪雯 圖片編輯:項建英

?

管道間煙味

07465F9FBD1D6D3F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nln71dl75t 的頭像
    nln71dl75t

    文具王國批發?

    nln71dl75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